理論著作是不是一定枯燥,味同嚼蠟;學術論文需不需要文采,引人入勝?最新出版的遼寧社會科學院刊物《文化學刊》,就此進行了專題討論。該刊總編輯、著名民俗學者曲彥斌旗幟鮮明地提出:“現(xiàn)代科學規(guī)范框架下的學術論文、學術著作,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著作,不僅要崇尚‘格式’,更要重視‘文采’。”
曲彥斌說,中國是一個十分注重“文采”的國家,論說文中富有文采而流傳至今的名篇可謂汗牛充棟。南朝劉勰曾明確地提出了“文采”這個文章學兼文論學命題,“圣賢書辭,總稱文章,非采而何”。其命題可以上溯至孔子時代主張的:“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言之不文,行而不遠”等言論。為文講究神采、質(zhì)采、情采、形采和辭采,“文采”的這五種要素均直接關系著文風??梢哉f富于“文采”是我國古代論著的一個顯著特點和優(yōu)良傳統(tǒng)。曲彥斌表示,《文化學刊》就學術文章需不需要有文采開展專題討論,目的在廓清一個學術著作規(guī)范的盲點,凈化學術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