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不同。過去的改革創(chuàng)造了中國的發(fā)展奇跡,但因為社會體制改革遠遠落后于經(jīng)濟體制改革,已漸漸成為發(fā)展經(jīng)濟的束縛;現(xiàn)在的改革則以促進民生改善,維護社會公平為主要目標,不斷平抑兩極分化,繼續(xù)推動生產(chǎn)力發(fā)展,其結果必然是社會和諧、人民幸福。
社會改革是更加艱難的剝離
記者:今天的改革所面臨的阻礙,與30多年前也完全不同。社會改革要克難攻堅,要敢于啃“硬骨頭”,您認為這根骨頭“硬”在哪?
夏學鑾:社會體制改革涉及到政府、市場和社會三大部門之間的互動關系,因此說它是比單純的經(jīng)濟體制改革影響更加深遠的社會變革。
社會體制改革不僅涉及到政企關系,而且涉及到政社關系。經(jīng)濟體制改革解決政府功能對于經(jīng)濟事務的剝離問題,社會體制改革的目標就是要解決政府功能對于社會事務的剝離問題。因為傳統(tǒng)上政府管的社會事務比經(jīng)濟事務要多得多,因此這是比第一個剝離更為艱巨、更加復雜的任務。這兩種剝離的本質(zhì),都是對“官本位”的打破,第二種打破比第一種打破更加困難,因此也更加難能可貴。
記者:您談到政府功能與社會事務剝離的問題,新一輪改革方案中也提出理順政府和社會的關系,其目標被認為是一種“小政府、大社會”的關系。這樣的“小”與“大”,將通過怎樣的途徑來實現(xiàn)?
夏學鑾: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可以看到,改革舉措涵蓋多個攻堅領域,透露出的改革信號令人期待,也使得2014年改革的起步與破冰更為重要,它關系到人民群眾對新一輪改革的信心,群眾正拭目以待,政府怎么改,是不是真的改。要實現(xiàn)“小政府、大社會”的改革目標,首先就要厘清政府和社會的關系,政府既不能越位,又不能缺位,也不能錯位。“三不能”的關鍵是弄清政府的功能定位,該政府部門管的事情政府決不能不管,不該政府部門管的事情政府不能越俎代庖,要堅決不管,“拿得起、放得下”,“有所為、有所不為”,才是實現(xiàn)“小政府、大社會”的真正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