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完善預算體系和公開作為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
今天上午九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對2014年的政府工作進行了系統(tǒng)部署。新一屆政府的《工作報告》有哪些特點?我國今年改革將有哪些新動向?人民網(wǎng)記者第一時間連線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進行解讀。
王雍君指出,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抓好財稅體制改革這個重頭戲”,這與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對財稅體制的戰(zhàn)略定位十分契合?!稕Q定》將財政體制視為國家治理的重要支柱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與此相響應,政府工作報告特別強調了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性,涉及政府預算、稅收、政府債務、轉移支付改革等關鍵方面,但重心顯然放在政府預算制度的改革,而主基調則被清晰定位為預算完整性(“全口徑預算”)和預算公開,其中蘊含的三個要點有必要仔細解讀。
王雍君談到,首先,中國未來財稅體制改革的重心和焦點,將日益轉向政府預算制度。在經歷20多年高速增長的背景下,政府早已從當年財政上的貧困政府迅速轉變?yōu)楦辉U?,但財政資源的雄厚實力并未相應轉化為執(zhí)政能力和施政能力。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預算制度改革的嚴重滯后,導致各級政府始終未能突破資源利用能力瓶頸,同時財政領域的腐敗、尋租和浪費日趨嚴重。財政資源的相對富足和利用能力的不足,反過來又促使各級政府在更高程度上依賴“保投入”的陳舊觀念,績效觀念和嚴謹有序的財政控制觀念始終未能占據(jù)主導地位。若想有所突破,中國須大刀闊斧地改革預算制度。
王雍君認為,與財政制度的其他板塊不同,預算制度承載了財稅體制的所有關鍵功能,包括控制、政策、管理和參與功能。這些功能正是國家治理和政府執(zhí)政的基石。就現(xiàn)狀而已,預算制度的這些功能相當薄弱,這是導致各級政府施政能力難以系統(tǒng)持久提升的主因。沒有走上正軌的預算制度改革,任何形式的政府改革都難以真正奏效,國家治理體制的改革也無法步入正軌。鑒于預算本身就是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成功的預算改革,很難想象會有成功的政府改革、政治改革和治理改革。預算改革既是公共管理改革、更是政治改革的理想切入點,實有必要高看一眼。目前低看、漏看和誤看預算改革的傾向依然很嚴重。政府工作報告對預算改革的強調,有助于糾正這種傾向。
其次,預算改革最緊迫、最重要和最優(yōu)先的課題,就是確保預算的完整性,即政府工作報告表述的“全口徑預算管理”。王雍君談到,完整性支撐了預算制度的所有功能。時至今日,國人對預算完整性的理解仍然相當不完整,這是特別需要糾正的誤解。完整意義上的預算完整性至少包括兩個關鍵層面:預算程序的完整性,即所有涉及公款的決定,都必須在法定預算程序上做出和籌劃,包括向立法機關報告、經立法機制審查和批準;預算信息的完整性,即預算文件應全面披露政府活動的范圍和細節(jié),只有那些涉及國家機密和安全等特定事項例外。這些涉及公款的事項不僅包括常規(guī)性事項,也包括或有負債和突發(fā)事件等非常規(guī)事項。
王雍君認為,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及了旨在增強預算全面性的三個要點: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納入預算;把地方政府性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推行政府財務報告制度。若能精心設計和成功實施這些改革,預算完整性將得到實質性改進,還可為拓展全面性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沒有預算的完整性,預算的控制功能、政策功能、管理功能和參與功能,都會失去根基,提升執(zhí)政能力與施政能力的努力也將被大打折扣。這就是為何增進完整性應作為預算改革最優(yōu)先事項的原因。
最后,王雍君談到,預算透明度應作為僅次為預算完整性的改革事項對待。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了改進透明度的幾個關鍵方面,主要包括:各級政府都要向社會公開其預算和決算;部門預算要逐步公開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所有財政撥款的“三公”經費都要公開;建立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這些內容(尤其是第四項)與增進預算完整性緊密相連。首要的是預算完整性。沒有完整的預算程序與預算信息,預算公開的范圍也將相應受限。預算公開也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評估和判斷,包括了解哪些政府活動沒有進預算,從而有助于約束政府增進預算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