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方工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李志強
當前,全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終于取得了階段性勝利。這個過程中,一個個波瀾壯闊的事件終將成為人們記憶里無法磨滅的畫面,而人們又依據這些林林總總的事件去評價當前社會道德現狀,也構成大眾不斷擴大的現實生活場景。這就產生一個問題,如何在疫情防控的視域中評價當前社會道德現狀?這是一項緊迫的任務。
要在普遍聯系之中評價當前社會道德現狀
僅僅根據經驗性的個別事實看待人性,把人性看成善的、惡的或者不善不惡的,都不能充分地揭示現實生活中的人的本質,對于人性乃至人的本質的把握終究還要在具體的社會關系之中進行科學的考察。即便某些事件是自己親身經歷的,因不能掌握整個事態(tài)全貌,也會造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這一點正如列寧曾說過的,“如果不是從整體上、不是從聯系中去掌握事實,如果事實是零碎的和隨意挑出來的,那么它們就只能是一種兒戲,或者連兒戲也不如。”
要在歷史發(fā)展之中評價當前社會道德現狀
在普遍聯系之中評價當前社會道德現狀,就不能就事件說事件,或就當前說當前,而要把相應評價放在整個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之中。只有在社會發(fā)展史中,我們才會深刻地感受到,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的道德狀態(tài)呈現出從單一到多樣、從被動到主動、從封閉到開放的趨勢,這與我國經濟社會不斷進步的事實是一致的。98年抗洪、03年非典、08年冰雪災害和汶川地震,尤其本次疫情防控等一系列檢驗社會道德狀況的關鍵時刻,社會上總會出現那么多感人的場面,中華民族總會迸發(fā)出驚人的力量!
要以兩個基本標準評價當前社會道德現狀
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式是由經濟基礎所決定的,并最終由生產力發(fā)展水平所決定。由此,評價社會道德狀況的第一個基本標準就是生產力的標準。把這個標準放在本次疫情中進行衡量,它又轉化為能否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蔓延。具體地說,就是把當前的道德狀態(tài)與抗疫之前的狀態(tài)進行相比,它能夠有利于提高防疫工作實效?本次疫情給人民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困難,但隨著疫情被基本控制,全國生產復工逐步地擴大、經濟狀況不斷地好轉。種種情形都表明,疫情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局面,全面脫貧后的中國將會以更有利的方式推動新一輪的世界經濟發(fā)展。
對于道德的評價還應該有一個基本標準,即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標準。以保障和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為指向的道德就是進步的;反之就是退步的。人的全面發(fā)展又具體地轉化為人的價值、人的利益和人的權利之實現。戰(zhàn)疫如戰(zhàn)場,一批90后的醫(yī)護人員展現了他們的大愛,一批00后大學生投入到志愿者隊伍……作為時代新人的他們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也無私地回報著社會,他們所展現的精神風貌讓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都感到震撼。同時,中國共產黨在防治工作之中始終把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從根本上提供了每個人全面發(fā)展的生存基礎,這是對人的利益和人的權利的最大保障。如上事實都說明我們的道德理念是與整個中國社會向上發(fā)展的趨勢是一致的,也是與中國人民不斷實現的美好生活追求是一致的。
【注:本文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研究(編號:15JZD001)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中的道德與法律關系問題研究(編號:19JF01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