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xiàn)實結合起來。”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途徑,發(fā)揮著浸潤人心、凝聚共識、鼓舞干勁的重要作用。上好思政課,往小了說,是幫助年輕人形成健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需要,往大了說,是推動整個國家、民族、社會和諧有序運轉、蓬勃向上發(fā)展的需要。新時代賦予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鮮明的現(xiàn)實意義,唯有以社會生活為“課堂”、火熱實踐為“教材”,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加鮮活、更有效率。
上好“大思政課”,應當是歷史與現(xiàn)實相互貫通。社會總是在繼承過去的基礎上向前發(fā)展的,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推動歷史進步、促進社會發(fā)展的固本之舉。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代代口耳相傳中延續(xù)至今,成為砥礪億萬中華兒女開拓奮進的寶貴精神財富。尤其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正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jié)點,“趕考”還遠未結束。“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上好“大思政課”就是要用好百年黨史這部飽經(jīng)歷史和人民檢驗的生動“教材”,發(fā)揮好黨史學習教育鑒往知來、觀照現(xiàn)實的作用,教育引導新一代年輕人認真回顧總結過去的路,設身處地感受每一個歷史時期所面臨的巨大使命和艱難境地,情真意切體會每一個非凡成就背后的偉大精神和艱辛付出,進一步堅定中國共產(chǎn)黨“能”、馬克思主義“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的必勝信念,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上好“大思政課”,應當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習近平總書記一語道破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弊病。也正是如此,思政課長期以來一直被貼上了枯燥乏味的“標簽”,為人所“不喜”。歸根結底,還是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沒有跟上時代需要,特別是身處這樣一個開放的時代,新一代年輕人有著更加開放的思想和心態(tài),對待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不愿意跟著別人認識世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跟得上形勢變化。為什么當人們看到時代楷模張桂梅坐著輪椅上臺領獎時會不自禁地落淚?為什么抗洪救災中兒子會義無反顧跟著黨員父親走上防汛堤壩?行動無聲卻勝過千言萬語,社會生活是“大思政課”最鮮活的素材,只有與現(xiàn)實生活的生動實踐緊密結合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才能真正使人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進而轉化為推動實踐的具體成效。
上好“大思政課”,應當是小我與大我交相輝映。“70后、80后、90后、00后,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jīng)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也不像我們當年那么‘土’了……”習近平總書記懇切的話語中透露著無比的自信,這份自信來源于一代代中華兒女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苦干實干,來源于億萬人民敢闖敢干的豪情壯志。“幸福生活是奮斗出來的”。踏上“第二個百年”新征程,離不開每個人的齊心協(xié)力,同心奮斗。通過上好“大思政課”,教育新一代年輕人增強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不僅要做國家富強的見證者、受益者,更要做民族復興的參與者、推動者,自覺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到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之中,引導他們運用更加辯證的思維分析形勢、更加創(chuàng)新的理論武裝頭腦、更加系統(tǒng)的觀念指導實踐、更加務實的作風推進發(fā)展,做到知難不畏難、遇險敢涉險,善始善終、善作善成,既于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作者:寧世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