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機勃勃的春天,往往是從一株草的萌發(fā)開始的。
幾乎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多年前一個誕生于防震棚里的辦學計劃,在此后的歲月里會像核爆炸一樣不斷引發(fā)鏈式反應。37年來,宋江武校從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學校,發(fā)展成為一個集“一校一城一湖一莊一瓶酒”為一體的大產業(yè)。
在宋江武校即將步入不惑之年的今天,也許我們應該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域去審視和思考,這所學校究竟給菏澤帶來了什么?是開創(chuàng)先河且日趨成熟的教體結合發(fā)展模式?是《狗娃鬧春》《地球奔跑》《人體鳥巢》《立春》等聲名遠播的文化符號?是水滸好漢城、宋江湖、宋家莊等載體對水滸文化的傳承、發(fā)揚和提升?還是平地一聲響驚雷、勇立潮頭敢為先的變革創(chuàng)新精神?
勇立潮頭敢為先
風傳花信,雨濯春塵。3月12日,宋江武校訓練場上,一派龍騰虎躍的景象。
鄭龍泉、孟令聰、韓貴迪,這三名曾參加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文藝演出的小伙子,在訓練中動作麻利,身姿敏捷。作為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緊接倒計時的首個表演環(huán)節(jié),《立春》讓人印象深刻。近400根柔性發(fā)光桿在舞臺上如青青碧草隨風搖動,最后幻化成蒲公英的種子飄向遠方,這便是宋江武校的學生們參與的矩陣表演。
《立春》是一次東方美學的回歸與超越,這個節(jié)目回避了具體化的民族符號,而是選擇親近大地、親近草根。正如夏衍先生在《野草》中的生命之問:“世界上什么東西氣力最大?”是小草的力量,是生命的張力,是代表人民的“草根”力量,是向著陽光、努力生長、向往美好未來的每一個人。
春風送暖,紅旗獵獵。剛剛參加完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宋江武校校長樊慶斌回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1982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提出:“國家鼓勵集體經濟組織、國家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其他社會力量依照法律規(guī)定舉辦各種教育事業(yè)。”民辦教育應運重生。
就在新《憲法》頒布的同一年,由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上映,很快風靡大江南北,全國迅速掀起一股習武熱潮,各地武校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宋江武校正是在此背景下,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創(chuàng)建起來的。
隨著一座三層武術樓的落成,由兩個農民創(chuàng)立的宋江武校誕生了。1985年1月8日,《大眾日報》刊發(fā)了消息《武術樓在宋江故鄉(xiāng)落成》。樊慶斌拿著報紙,欣喜若狂,見人就說:“我們登報了!”隨后,《中國新聞》《中國青年報》《經濟日報》《農民日報》《文匯報》《遼寧日報》《羊城晚報》等全國幾十家報刊轉載。一時間,來自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孩子們云集鄆城。1985年4月,首屆300名學生從全國各地趕到鄆城,入讀宋江武校。
“一窮二白!”樊慶斌這樣形容建校之初的窘迫境況。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當多數菏澤人還在為吃飽肚子而發(fā)愁的時候,兩個農民白手起家,創(chuàng)立一所文武并進的學校,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稱得上一個奇跡。
奇跡的背后,閃爍著“勇立潮頭敢為先”的思想之光,給鄆城人帶來的是集體性的“精神脫貧”。
春雷激蕩天地新
鮮為人知的是,建校伊始,宋江武校并不叫現在這個名字。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取名為‘南關武校’。有人說,南關武校所涉地域太小,建議叫‘城關鎮(zhèn)武校’。后來又有人說這個地域還小,又改名為‘鄆城育英武校’。”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樊慶斌說,“考慮到鄆城是水滸故里、水滸故事的發(fā)祥地之一,水滸所涉區(qū)域較大,我們又將校名改為‘宋江育英武校’。”幾經周折,最后定名為鄆城宋江武校。
變者,天下之公理。樊慶斌勇于接受新生事物,宋江武校的辦學實踐,推動了人的思想意識及辦學體制的轉變。宋江武校是菏澤地區(qū)最先創(chuàng)辦的文武結合的學校,幾十年來,從民辦到民辦公助,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前行。據悉,20世紀80年代末,鄆城在該縣教育局、體委注冊的武術館校達60余家,其中全日制文武兼修的有6家。它們幾乎同時建立,同建在水滸故里,可謂同天時共地利。然而,進入新世紀之后,大部分館校人去樓空。而宋江武校不但沒有倒下,反而穩(wěn)步發(fā)展。
在各縣國辦體校名存實亡的情況下,宋江武校擔當了競技體育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培養(yǎng)后備人才的重任,稱得上教體結合的典范。“文武并進方針的實施,使我們的學生既沒有丟掉九年義務教育應該接受的文化教育,又把競技體育巧妙地嵌入文化教育當中,使教育事業(yè)得以長遠、可持續(xù)發(fā)展。”樊慶斌說。
優(yōu)勝劣汰,不進則退。建校以來,宋江武校始終挺立在競爭的潮頭,目標直指百年名校。
發(fā)展是衡量萬物的尺度。“我們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有城市的也有農村的,有家庭富裕的也有家庭貧寒的,他們的到來給我們帶來了思想的碰撞。”樊慶斌說,“這種新思想、新觀點所帶來的沖擊力,不僅影響到宋江武校,甚至影響到鄆城。”
“作為中國最大的移民城市,深圳一直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在這里,各種思想碰撞、交流、融合,形成了深圳人多元開放、和合創(chuàng)新的文化格局,培育了深圳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和敢為天下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對樊慶斌的多次采訪中,他每一次都會提到深圳,提到思想碰撞與融合對一座城市的發(fā)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鼓勵創(chuàng)新、寬容失敗’等觀念,支撐了深圳從‘深圳速度’到‘深圳質量’、從‘深圳制造’到‘深圳智造’的轉變,我覺得這對宋江武校的發(fā)展有非常大的啟發(fā)作用。”
事實上,宋江武校骨子里具有的改革創(chuàng)新、積極進取的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鄆城乃至菏澤的每一個人。
2018年12月22日,鄆城縣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文藝晚會在宋江武校舉行。記者曾記得,鄆城縣黃安鎮(zhèn)于樓村時任黨支部書記于文卿說:“改革開放后,我當選為村支書,帶著群眾到臨沂參觀,見人家村村都有木材加工廠,家家戶戶都在旋皮子,效益特別好?;貋砗?,我們就鼓勵村民自己辦廠子,當老板,還給了村民很大的優(yōu)惠政策,一下子就把大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慢慢的大家都搞起來木材加工。村民從過去住的土瓦屋,到現在家家戶戶蓋上了樓房,開上小汽車,變化可大了。”于樓村成為了鄆城鄉(xiāng)村變化、民營經濟發(fā)展的一個縮影。
幾十年過去,滄海變桑田。全國勞動模范、華靈集團董事長陳靈見證了改革開放來鄆城企業(yè)發(fā)生得巨變。陳靈從1970年參加工作,一路走來,留下了很多傳奇故事。陳靈感慨地說:“我從拉著地板車賣棉籽油做起,啃著窩頭去外地考察,發(fā)展到今天擁有上千人的華靈集團。集團經歷了大浪淘沙,越變越強,越變越好,工人工資翻了100多倍,工人的生活越來越好,很多農民職工在城里買了房子,開上了小汽車。”
正是在改革創(chuàng)新、積極進取精神的激勵下,幾十年來,鄆城與改革同行,與時代同步,走出了一條創(chuàng)業(yè)富民、創(chuàng)新強縣之路。近年來,在新型城鎮(zhèn)化、文化、醫(yī)療、教育、鄉(xiāng)村經濟等方面逐步探索出“鄆城模式”、總結出“鄆城經驗”??h域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城鄉(xiāng)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剛剛過去的五年,鄆城縣先后承擔了全國投融資體制改革、山東省中等城市培育等78項國家級、省級示范試點任務,數量全省領先;榮獲中國酒類包裝之都、中國棉紡織名城等28項國家級、省級榮譽稱號。今天的鄆城已經成為山東省食品安全縣,被評為千年古縣、中國曲藝之鄉(xiāng)和山東省長壽之鄉(xiāng)。
從一個貧窮、落后、狹小、逼仄的小縣城,發(fā)展成為城市設施愈加完善、交通日漸便利、城市治理更加有序、百姓富裕康樂的現代化城市,鄆城的巨變成為了當代中國的一個縮影。
“文化符號”傳播菏澤故事
不少人對昨天鄆城的了解是從《水滸傳》這部書開始的,對今天鄆城的了解是從《狗娃鬧春》這個文化符號開始的。
近年來,由宋江武校打造的《狗娃鬧春》《地球奔跑》《人體鳥巢》《立春》等文化符號聲名遠播,這對鄆城水滸文化的繼承、發(fā)揚、提升,對鄆城乃至菏澤的改革開放和知名度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央視春晚歷史上,武術節(jié)目作為最早登上春晚的節(jié)目形態(tài)之一,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眾多春晚武術節(jié)目成為弘揚民族精神、展現中國人昂揚向上氣質的載體,1994年的《狗娃鬧春》便是其中的代表。“山上飄來個小妞妞,山下的葫蘆呦圓溜溜,要知妞妞佩服你啥呦,小哥哥點燈不用油……”伴隨著雄健激昂、俏皮詼諧的歌聲,宋江武校21名十一二歲孩子演出的《狗娃鬧春》轟動了全國。在當年“我最喜愛的春節(jié)聯歡晚會節(jié)目”評選中,獲歌舞類一等獎。
2021年2月18日,鄆城宋江武校校長樊慶斌和《狗娃鬧春》中“小妞妞”的扮演者劉博27年后再登央視,在《中國文藝·向經典致敬》的舞臺上講述《狗娃鬧春》背后的故事。
《狗娃鬧春》將武術與舞蹈、戲劇、音樂加以巧妙地融合,刻畫出了鮮明的人物形象,增強了武術表演的藝術表現力,拓展了武術節(jié)目在春晚舞臺上的創(chuàng)作空間,成為春晚武術節(jié)目中的經典佳作。
“當時人們對武術的認識還停留在套路表演的階段,認為武術就是上場、下場、敬禮。而《狗娃鬧春》充分體現了武術的多元性、快樂性、競技性,體現了中華武術的精氣神,具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性。”樊慶斌回憶道。
“《狗娃鬧春》奠定了宋江武校發(fā)展的基礎。”樊慶斌回憶道。鄆城宋江武校一炮打響,紅遍了大江南北。樊慶斌意識到倘若把中國武術當做產業(yè)去做,肯定會帶來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思慮再三,他們決定成立一個藝術團。為紀念《狗娃鬧春》演出成功,便把藝術團定名為“狗娃藝術團”。
狗娃藝術團成立后,先后參加了世界婦女大會、迎港澳回歸等國際和國家級慶典演出百余次,參加了《絲路豪俠》、《鐵拳浪子》等十幾部影視劇的拍攝,多次赴美國、日本、法國、韓國等國家演出,為中華武術走出國門和國際間武術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由張藝謀執(zhí)導、宋江武校學生參演的《地球奔跑》、《人體鳥巢》受到世界觀眾好評。2020年除夕,在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文藝晚會上,宋江武校學生為著名歌唱家成龍演唱的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伴舞。2022年2月4日,宋江武校學生在北京冬奧會上表演的節(jié)目《立春》驚艷全世界。
北京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既舉辦夏季奧運會又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同樣,宋江武校成為既參加夏季奧運會開幕式演出又參加冬季奧運會開幕式演出的學校。
2600余枚獎牌展示“中國力量”
2月18日,在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場地技巧決賽中,中國運動員李方慧表現出色,憑借第二滑86.50分的成績獲得第5名。這創(chuàng)造了她個人冬奧會的最佳戰(zhàn)績,也創(chuàng)造了山東選手在冬奧會該項目上的最好成績。
李方慧2003年出生于黑龍江,由宋江武校通過跨界跨項選材的方式輸送,代表山東省體育局進行了全國運動員注冊。她是宋江武校近年來大力發(fā)展“武術+”所結出的碩果。近年來,宋江武校開展了武術+摔跤、武術+拳擊、武術+足球、武術+攀巖、武術+柔道、武術+輪滑、武術+滑雪、武術+表演等。越來越多擁有武術功底的青少年開始“轉行”進入其他項目,宋江武校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助力中國體育和奧運戰(zhàn)略。
“1989年全國農運會,宋江武校派出的運動員參加了中國式摔跤比賽,代表山東拿到金駱駝獎,那是我們第一次為山東爭光、為菏澤爭光。”樊慶斌自豪地說,截至目前宋江武校共榮獲各種賽事獎牌2600余枚。
心懷“國之大者”,走好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37年來,宋江武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走到了全國武校發(fā)展的前列。
建校以來,宋江武校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武術人才,已向國家隊、省優(yōu)秀專業(yè)隊、武警部隊和高等體育院校輸送專業(yè)人才5000多名,為全國各地輸送教練員5500余名,為各大企業(yè)輸送高覺悟、知法律、善搏擊、懂管理、通文秘、曉英語、能攻關、會駕駛的復合型高素質保安人才6000余名。37年來,宋江武校涌現出了袁新東、袁曉超、康永剛等一大批武術世界冠軍、亞洲冠軍、全國冠軍。培育出了潘元甲、王文杰等一大批影視明星。2002年,宋江武校在全國武術學校評比中被評為全國十大武術名校,2014年被中國武術協會評為全國十杰武術學校。
2013年5月4日,習近平接見北京最美大學生村官胡建黨等11位優(yōu)秀青年代表。胡建黨說他來自宋江武校,學習武術專業(yè)。總書記鼓勵說:“以后多吃苦,多干事實,為老百姓謀福利才能走得更遠。”胡建黨說:“我在宋江武校呆了近十年,宋江武校就像大熔爐,母校培養(yǎng)了我堅韌不拔的品格,我特別感謝母校。”
2600余枚獎牌展示的是“中國力量”,是拼搏精神,一代代宋江武校學生把這種力量和精神融入到事業(yè)發(fā)展、崗位履職、成長歷練、服務群眾工作中去,不斷書寫不負時代的新篇章。
堅定文化自信,做好文化傳承
不久前,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指導,光明日報社、光明網主辦的2021“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已確定100名候選人名單,樊慶斌入選其中。樊慶斌作為大洪拳第16代傳人,目前是省級非遺傳承人,他以實際行動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在其他武術類非遺項目的保護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宋江武校設有大洪拳專業(yè)隊,開設大洪拳課程。傳承人日常在宋江武館表演和教授大洪拳,向受訓人員和武術愛好者傳授大洪拳技藝。并經常組織大洪拳展演活動,采取多種形式保護和傳承非遺,傳承人先后赴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地進行展示,讓世界了解了中國功夫。
與此同時,宋江武校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在鄆城縣設立多處大洪拳傳習所。在水滸好漢城景區(qū)內為國家級非遺項目曹州面人,省級非遺項目水滸紙牌、大洪拳、墜子、鄆城古箏制作技藝,及市級非遺項目剪紙、花鳥字、山東落子、鄆城漁鼓、水滸傳說等提供傳承場地以及資金支持,并開辦了宋代非遺點茶館。
這種“非遺大觀園”式的保護和傳承,大大增強了非遺保護宣傳力度,提高了公眾對非遺的認知,為菏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座好漢城帶動一個大產業(yè)
今天,如果說水滸好漢城是鄆城乃至菏澤的頂流水滸文化IP,恐怕沒有太大爭議。
一部《水滸傳》風靡神州大地,傳承數百年,時至今日人們仍然對水滸故事中的英雄好漢津津樂道。鄆城是水滸故事的發(fā)祥地和主要英雄人物的活動地,如智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雷橫枷打白秀英,都發(fā)生在鄆城。
幾百年前,施耐庵將精彩的水滸故事寫進《水滸傳》;幾百年后,宋江武校再將《水滸傳》搬入水滸好漢城。文化和歷史需要載體。我們說“水滸一百單八將,七十二人在鄆城”,如果沒有鄆城水滸好漢城,菏澤人到哪里尋找水滸歷史和文化?
水滸好漢城依托宋江武校,自2008年起步,從最初的一條古街,發(fā)展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占地600余畝,有36院落、72景觀、108個景點。景區(qū)包括忠義樓、鄆城縣衙、晁家莊、宋江武館、鄆城文廟、鄆城酒樓、及時雨茶樓、孫二娘客棧、古箏坊、大刀館、烏龍院、寅賓館、明倫堂、明清戲樓等。今天的水滸好漢城已經成為水滸文化旅游的一張響亮名片。“水滸好漢城目前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將來要沖擊5A級景區(qū)。”樊慶斌介紹。
3月12日,鄆城縣文化和旅游局組織召開《鄆城縣宋江湖生態(tài)旅游度假區(qū)創(chuàng)建規(guī)劃》評審會。來自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江蘇師范大學、濟南大學、菏澤市文化和旅游局、山東省文旅產業(yè)創(chuàng)新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在認真閱讀規(guī)劃成果并聽取匯報后,評審委員會開展發(fā)言與討論,一致同意通過《規(guī)劃》評審。
目前,位于鄆城縣鄆州大道的水滸故里旅游集散中心項目正在加緊施工中,項目主體建筑已經完工,路面已鋪設完畢,餐飲酒店設施已投入使用。據鄆城縣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黃啟龍介紹,鄆城縣水滸故里旅游集散中心項目是首個以山東省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命名的游客集散中心,是鄆城縣打造“水滸故里、好漢鄆城”品牌的重點項目。
近年來,在水滸好漢城的帶動下,宋江湖、宋家莊、宋金河、水滸故里旅游集散中心等一大批水滸文化旅游項目穩(wěn)步推進,今天的鄆城已經開啟了水滸文化旅游發(fā)展的大幕。
“建成投用旅游集散中心,加快水滸好漢城四期、東溪濕地旅游度假區(qū)等重點項目建設,支持水滸好漢城爭創(chuàng)國家AAAAA級、宋江湖爭創(chuàng)AAAA級景區(qū),開通水滸文化旅游、黃河特色游和紅色旅游專線。高標準承辦全市第二屆文化旅游發(fā)展大會,打響‘水滸故里游’文旅品牌,全力爭創(chuàng)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22年1月18日,在鄆城縣第十九屆人大一次會議上,鄆城縣劃定了今年文旅產業(yè)發(fā)展目標。
“肉眼看鄆城,水滸好漢城的繁榮與各福里商業(yè)街的熱鬧相互映襯,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fā)展,而且增進了與全國各地以至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各福里商業(yè)街聽起來大氣非凡,并集美食、工藝、特產、娛樂等等于一體,空前繁華。”鄆城籍作家呂萍在《淺談水滸旅游的重大意義》中深情地寫道,“各福里來源于鄆城當地的方言‘各福里’,就是‘到處都是好風物’的意思。”在她看來,水滸文旅產業(yè)不僅解決了鄆城成千上萬人的就業(yè)問題,還培養(yǎng)了一大批個體老板,而且拉動了當地的運輸、餐飲、住宿等民生項目的良性循環(huán)。
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壯大,積跬步行千里,積小流成江海。37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宋江武校已經從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學校發(fā)展成為集宋江武校、水滸好漢城、宋江湖、宋家莊、水滸酒業(yè)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體,為鄆城乃至菏澤帶來了思想的變化、理念的創(chuàng)新、體制的變革、聲譽的傳播、產業(yè)的發(fā)展。
“植根于鄆城這片文化沃土、順應時代潮流,保持定力、增強自信,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歷史接力中,寫下我們這一代人的精彩篇章。”樊慶斌說。
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春天的故事還在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