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多所高?;謴托@預約參觀,并且聲明校園參觀不收取任何費用。消息一出,期待著暑期帶孩子赴名校游學參觀的家長們一片歡騰。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為有效應(yīng)對疫情影響,國內(nèi)大批高校取消了校園參觀活動,有效保障了廣大師生的衛(wèi)生健康權(quán)益。隨著社會經(jīng)濟生活逐步恢復正常,高?;謴托@參觀活動有了充分的理由。多所高校在暑期開始之前官宣“開放”的決定,邁出了十分可喜的一步。
當然,恢復預約參觀并不是無所限制的全部放開。從目前的預約規(guī)則來看,進入校園參觀有一定的名額限制,預約參觀也需要提前七天時間,對有參觀需求的家長和孩子來說,還需理解校園在面向公眾和維護校園秩序之間的管理平衡。對于高校來說,面對積攢的巨大參觀需求,必然“壓力山大”。能否科學安排參觀區(qū)域、合理規(guī)劃接待能力、有效加強安全管控,避免因管理漏洞造成風險隱患,對于學校管理部門來說,即便“有限開放”也是需要勇氣和擔當?shù)?,還需要細化考量。
知名高?;謴皖A約參觀,釋放了十分積極的信號。當然,部分社會公眾期待高校逐步取消“有限開放”,真正向社會公眾“敞開懷抱”。但是對于高校來說,如何在確保良好教學秩序的前提下,合理回應(yīng)社會公眾的參觀期待,才是問題的關(guān)鍵。
實際上,“有限開放”是高校校園從過去“粗放式管理”向更科學的“精細化管理”的升級。對于高校來說,教書育人畢竟是第一位的,良好的教學秩序必然要擺在各項工作的突出位置。對于社會公眾“走進校園、親近校園”,甚至是“共享書香、共享課堂”的期待,則需在上述前提下以更加務(wù)實的精神、更加科學的校園空間統(tǒng)籌予以回應(yīng)。
換句話說,開不開放、如何開放,看起來是旅游研學的問題,實際上涉及高校教育功能和社會教化功能的平衡。對于高校管理者來說,在傳道授業(yè)的主業(yè)基礎(chǔ)上,盡量統(tǒng)籌盤活學校的教育資源,讓高校的書香氣息真正能輻射社會,實現(xiàn)高校與社會的良性互動,同樣是大學之“大”。如何智慧地做到這一點,是在校園恢復預約參觀之后,需要各方進一步思考的。
(作者:濟兼,系媒體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