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推薦:“2023國資國企高質量發(fā)展峰會——第九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11月16日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峰會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聯合主辦,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中央企業(yè)智庫聯盟、中國人民大學國有經濟研究院提供智庫支持,國家治理雜志社、人民智庫、人民論壇網承辦,明源不動產研究院提供課題支持。
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勇出席并致辭,人民日報社社長庹震出席,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方江山,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王宏志,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等在開幕式上發(fā)言。
王勇在開幕式上的致辭中指出,國資國企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資國企高質量發(fā)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帶頭執(zhí)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決貫徹國家戰(zhàn)略意圖,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定貫徹“兩個毫不動搖”,以高質量發(fā)展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強化科技創(chuàng)新主體地位,推動改革任務落實落地,推進產業(yè)結構轉型升級,堅持走國際化發(fā)展道路,更好統籌發(fā)展和安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本屆峰會論壇以國資國企高質量發(fā)展為主題,來自政商學研企各界代表齊聚一堂,通過主旨演講、主旨發(fā)言、高峰對話、平行論壇等環(huán)節(jié)深度闡述觀點,為進一步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和決策參考。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國資管理與資本運營研究中心研究員文宗瑜出席高峰論壇,并作題為《以國有資產盤活與國資流量管理支持高質量發(fā)展——在2023國資國企高質量發(fā)展峰會暨第九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上的發(fā)言》的主題發(fā)言,以下為發(fā)言全文:
以國有資產盤活與國資流量管理支持高質量發(fā)展
今天下午和大家分享的題目是《以國有資產盤活與國資流量管理支持高質量發(fā)展》。 當下的地方財政困難及政府預算收入增幅下降 , 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經濟轉型并影響高質量發(fā)展。“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間這十年,政府預算收入與支出缺口會逐漸放大。從當下經濟下行壓力來看,經濟運行面臨著三個窗口期相互疊加的復雜局面,一是地方財政困難窗口期,二是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高增長窗口期, 三是地方債務償還高峰窗口期, 三個窗口期相互疊加帶來的最大問題是政府預算收入增幅下降、政府預算收入與 預 算支出的缺口不斷放大 。據不完全測算,2021至2030年這十年,政府預算收入與預算支出缺口約達近150萬億元。一段時間內的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fā)展面臨著如何補充政府預算收入的問題。因此,要積極探索及尋找“加稅增費”以外的政府預算收入補充方式,緩解地方財政支出壓力,支持高質量發(fā)展。
土地出讓收入衰減是當下導致政府預算收入增幅下降的主要因素。 2016—2021年的地方土地出讓收入數額從3.7547萬億元增長到8.7051萬億元,2022年回落到6.6854萬億元,土地出讓收入成為補充地方政府預算收入及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從而有了“地方土地財政”的表述;但是,2018年以來,地方土地出讓收入增幅回落,2022年、2023年增幅大幅回落,預計2023年的地方土地收入約為3.6~4.2萬億元,與2021年土地出讓收入8.7萬億元相比,幾乎是打了個對折,從而對地方政府預算收入增長形成較大影響。從土地出讓收入可以部分劃轉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視角看,土地出讓收入衰減,不僅影響政府預算收入,也影響財政收入;可以說,各地土地出讓收入衰減導致了地方土地財政承壓。
面對各地土地出讓收入衰減及土地財政承壓,要探索并找到逐漸替代土地出讓收入的其他收入來源。著眼已經積累的巨額國資存量進行每年的少量變現,用于沖抵每年土地出讓收入的減少,通過每年的穩(wěn)定國資增量彌補國資存量變現減少的國資數額,使國資流量成為替代土地出讓收入的可持續(xù)財政收入來源。從2023年10月23日發(fā)布的“國務院關于2022年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數據看,截至2022年底,可計量計價的國有資產額為169.7萬億元。如果國資流量率達3% 、169.7 萬億元國有資產形成的國資流量約為5.091萬億元,如果國資流量率達5% 、169.7 萬億元國有資產形成的國資流量約為8.485萬億元,如果國資流量率達10% 、169.7 萬億元國有資產形成的國資流量約為16.97萬億元,盤活國有資產并加強國資流量管理,逐漸提高“國資流量率”,并把國資流量的一部分納入預算 ,補充政府預算收入, 不僅會對沖地方土地出讓收入下降對政府預算收入的影響,而且可以推動土地財政向“國資財政”轉型。
就土地財政向“國資財政”轉型而言,需要滿足國資流量可持續(xù)補充政府預算收入的流量條件。因此,國資流量補充政府預算收入的改革及具體操作應從企業(yè)國有資產著手,要加強企業(yè)國有資產的國有資本權益總額 94.7萬億元、金融企業(yè)國有資產的國有金融資本權益27.76萬億元、行政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中的企業(yè)國有資產約13.1萬億元(抽樣估算行政事業(yè)單位企業(yè)國有資產數額)的國資流量管理,國企改革繼續(xù)深化要重視企業(yè)國有資產的國資流量管理??梢哉f,企業(yè)國有資產的國資流量對“國資財政”具有較強的支撐性。
考慮中央本級與地方政府級次及不同區(qū)域國有資產分布不均衡、國有企業(yè)經營效益的差異,在推動土地財政向“國資財政”轉型中,要考慮打通中央本級和地方政府級次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統籌基金,進行中央本級與地方政府級次及不同區(qū)域的調節(jié)。除此以外,還要適時實施國有資本價值預算。國有資本價值預算是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覆蓋及完善,國有資本價值預算包括年度預算與中長期預算。國有資本價值中長期預算要制定國有股中長期減持規(guī)劃及國有控參股上市公司國有股減持計劃。國有股減持包括上市公司國有股減持,既有利于提高國資流量率及增加國資流量額,支持支撐“國資財政”;也有利于“活躍資本市場”與“提振投資者信心”,發(fā)揮證券市場配置資源的重大作用。
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