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之濱,疾浪奔涌,精神閃耀。
迎著凜冽的海風,踏上舟山市普陀區(qū)螞蟻島,映入眼簾的,是一道道火紅的風景。
從碼頭客運站到民房外墻,隨處可見顆顆紅星。走在1300余米長的三八海塘上,一段段文字、一幅幅照片……無聲訴說著砥礪前行的奮斗故事。
2005年6月13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登島考察時指出,老一輩創(chuàng)造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敢啃骨頭、勇爭一流”的螞蟻島精神,不但沒有過時,還要繼續(xù)發(fā)揚光大。
時代演進,精神永恒。
在高質量建設現代海洋城市的新征程上,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守好“紅色根脈”,不斷推進螞蟻島精神彰顯實踐偉力、綻放時代光芒,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舟山篇章凝聚奮進力量。
鑄造內核 強化精神引領
知來路,明方向,方能致遠。
11月1日上午,舟山市委常委會一行赴普陀區(qū)螞蟻島現場學習調研,在碼頭入島口、村民鄒吉葉家和原螞蟻島衛(wèi)生院舊址,大家邊細看邊聆聽邊交流,循著習近平同志在螞蟻島考察時走過的足跡、擘畫的印跡、牽掛的心跡,深切感悟螞蟻島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更加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道路奮勇前進。
大家表示,螞蟻島精神歷久彌新、彌足珍貴,是舟山寶貴的“紅色根脈”和“精神富礦”。肩負新使命,踏上新征程,我們要更好傳承弘揚螞蟻島精神,始終牢記“艱苦創(chuàng)業(yè)”是成事之基、“敢啃骨頭”是責任擔當、“勇爭一流”是目標所向,讓螞蟻島精神更加直抵人心、熠熠生輝。
在浙江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貝靜紅看來,弘揚螞蟻島精神,是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應有之義。
我市加強組織領導,制定總體方案,成立螞蟻島精神研究指導委員會,形成項目管理清單,指導開展螞蟻島精神研究工作。將螞蟻島精神寫入市第八次黨代會報告,指出要大力弘揚“艱苦創(chuàng)業(yè)、敢啃骨頭、勇爭一流”的螞蟻島精神,激發(fā)全市上下攻堅拼爭的銳氣、實干爭先的勁頭,營造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濃厚氛圍。
如今,螞蟻島精神已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和各級黨校(行政學院)舉辦的干部培訓當中。原創(chuàng)黨課《螞蟻島精神及其時代價值》在全省黨校系統(tǒng)黨課比賽中位列全省縣區(qū)第一名?!逗霌P螞蟻島精神 助力海島共同富裕》榮獲2022年度浙江省社科普及創(chuàng)新項目。市教育局把螞蟻島精神納入中小學德育和選修課程體系。浙江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了螞蟻島精神研究中心,將螞蟻島精神納入思政教學。
以主題教育為契機,我市出臺《關于在主題教育中弘揚螞蟻島精神的工作方案》,要求全市上下自覺把弘揚螞蟻島精神貫穿于高水平建設現代海洋城市的各領域、各環(huán)節(jié)、各方面,讓螞蟻島精神成為舟山獨特的政治優(yōu)勢、鮮明的城市標識、強勁的精神力量。
結合主題教育,全市各級黨委(黨組)班子成員帶頭深學細悟螞蟻島精神;各黨支部依托螞蟻島精神紅色教育基地,組織開展“循跡溯源 奮進新征程”主題黨日活動;突出實干導向,選樹一批“啃骨頭、爭一流”的身邊榜樣;挖掘一批“螞蟻島”式創(chuàng)新實踐典型案例;多維度打造螞蟻島精神系列精品課程,推動納入黨校主體班次培訓、基層黨組織書記和青年干部培訓、黨員年度輪訓內容。
內延外拓 豐富精神內涵
2021年,螞蟻島精神被確定為“紅船精神”引領下的浙江“紅色根脈”之一。
螞蟻島精神研究項目首席專家、寧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李包庚教授認為,弘揚螞蟻島精神,就要從歷史唯物主義高度,全面、準確、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螞蟻島精神的豐富內涵與精神實質。
通過理論研究、學習宣講、陣地拓展,我市對螞蟻島精神的研究和宣傳工作愈加走深走實,引領舟山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真正把螞蟻島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深化理論闡釋,做優(yōu)“導學”文章。我市系統(tǒng)梳理新中國成立以來螞蟻島精神的文獻資料,充實豐富新老兩代“東海漁嫂”典型人物口述歷史收集,整理完成《螞蟻島創(chuàng)業(yè)史檔案專題整理及人物采訪》項目,編纂出版《耕海牧漁 螞蟻島村發(fā)展研究》,推出《讀懂螞蟻島精神》等系列讀物和通俗讀本。
2021年以來,我市已連續(xù)兩年舉辦新時代螞蟻島精神理論研討會。來自中央黨校、中國社科院、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和理論社科界人士一起重溫螞蟻島奮斗史,挖掘闡釋螞蟻島精神的內涵實質和時代價值。
在理論研究團隊的推動下,《螞蟻島精神研究》系列叢書已作為重大課題列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螞蟻島被列入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首批調研基地。
提升傳播質效,做足“宣傳”文章。全市上下積極開展“踐行螞蟻島精神”巡回宣講活動,成立以螞蟻島創(chuàng)業(yè)史親歷者、“東海漁嫂”、80后90后青年黨員為主的22支宣講隊伍,分享創(chuàng)業(yè)故事,傳播螞蟻島精神。同時,推進“螞蟻島精神進校園”系列活動,與浙江大學、浙江海洋大學等20多所高校、黨校開展合作共建。
依托螞蟻島紅色教育基地,我市精心打造人民公社舊址、創(chuàng)業(yè)紀念室、創(chuàng)業(yè)廣場、海上紅船等“多位一體”教育陣地,推出紅色教育研學游、艱苦創(chuàng)業(yè)體驗游、造船工業(yè)游等5條特色線路,進一步拓展宣傳陣地,做精紅色教育品牌。
今年5月,大型現代越劇《浪尖上的螞蟻島》首次在螞蟻島精神發(fā)源地實景演出,作為螞蟻島早期創(chuàng)業(yè)的親歷者,83歲的林妙珠看得熱淚盈眶。
去年12月,《浪尖上的螞蟻島》在普陀大劇院首演;今年2月,該劇斬獲“蘭花獎·新劇目大獎”,這也是我市首摘“蘭花獎”。
賡續(xù)前行 匯聚發(fā)展力量
事業(yè)代代相傳,精神歷久彌堅。當年三八海塘圍墾出來的30多公頃土地上,新一代螞蟻島人砥礪初心、接續(xù)奮斗,“啃”出了新的輝煌。
三八海塘正對面,紅色招牌的“螞蟻排檔”生意紅火。經營者鄒吉葉至今記得,十八歲那年,“螞蟻排檔”所在地還是一座小山。三八海塘開建,她成為“六姑娘石匠隊”一員,為修建海塘開山炸石。
“現在好了,整個螞蟻島紅紅火火。”見證螞蟻島一路蛻變,鄒吉葉笑得自豪。
把紅色資源,內化為文化底蘊,轉化為共富資源。乘著“小島你好”海島共富行動的東風,螞蟻島秉持“精神立島”的初心,錨定“紅色研學島”發(fā)展定位,在基礎設施提升、紅色基地賦能、社會民生治理等領域持續(xù)發(fā)力,蹚出海島共富新路子。
守好“紅色根脈”,螞蟻島人保護修繕人民公社舊址,加固三八海塘,改造螞蟻島村史陳列室,加強文物史料收集展陳;
加快產業(yè)發(fā)展,推動飯蝦生皮產量穩(wěn)占80%以上全國市場,研制開發(fā)“即食蝦皮”,引進浙江東海岸船業(yè)有限公司,年造船能力達100萬載重噸;
提升旅游體驗,推進海塘亮化、精品民宿、游客服務中心、水上餐廳等項目建設,今年上半年,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長2.5倍。
“艱苦創(chuàng)業(yè)、敢啃骨頭、勇爭一流”,這道精神之光源自螞蟻島,在歲月的浪潮中越發(fā)閃耀,在新時代的舟山掀起了一場全民“追光”行動。
以“紅色根脈”為底色的舟山,在打造“重要窗口”海島風景線、共同富裕示范區(qū)先行市建設的征程中,正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強大的精神力量,上下聚力,篤行致遠。
服務“國之大者”,堅持向海圖強,我市GDP增速持續(xù)領跑全??;海上花園城市英姿初展,民生福祉持續(xù)增強。“千島之城”舟山,始終以“弄潮兒”的姿態(tài)向前、再向前。
新征程上,推動高質量發(fā)展,仍要進一步大力發(fā)揚“艱苦創(chuàng)業(yè)、敢啃骨頭、勇爭一流”的精神,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繼續(xù)書寫攻堅克難、敢為人先的改革創(chuàng)舉。
錨定發(fā)展坐標,奮進偉大征程,舟山正以螞蟻島精神為指引,塑造新時代的舟山精神,在實踐探索中凝聚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共識,匯聚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造的磅礴力量,不斷續(xù)寫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