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振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設計整體推進改革的新時代。梳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成就,總結其時代特點和經驗啟示,對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展現鮮明時代特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呈現出不同于既往的特點。
加強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成就。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一個多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黨的十九大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改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習近平總書記親力親為謀劃領導改革工作,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積厚成勢,再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
堅持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相結合。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凝聚眾智,匯聚各方力量,蹄疾步穩(wěn)。同時,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yè),既不能照搬本本,也不能照搬他國模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高度重視頂層設計,提高改革決策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協調性;另一方面鼓勵地方、基層、群眾解放思想、積極探索,鼓勵不同區(qū)域進行差別化試點,取得經驗后再推廣。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有利于不斷破解阻礙發(fā)展的痛點和堵點,在持續(xù)解決問題中不斷把改革引向深入。
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改革進入深水區(qū),各項改革相互關聯、相互促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用“六個緊緊圍繞”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突出強調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發(fā)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這決定了經濟建設依然是全黨的中心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就必須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不動搖。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重大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度決定著其他方面體制改革的進度,具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近年來,我們充分發(fā)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深化各領域改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確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與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要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提出全面依法治國,并將其納入“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予以有力推進。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部署了180多項重大改革舉措,涵蓋依法治國的各個方面。黨的十九大后,黨中央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從全局和戰(zhàn)略高度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積極發(fā)揮法治對改革的引導、推動、規(guī)范、保障作用,及時將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對實踐條件還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試的,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權;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規(guī),及時修改和廢止。十多年來,通過不斷完善各方面制度法規(guī),確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終沿著法治軌道穩(wěn)步推進。
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穩(wěn)步推進規(guī)則、規(guī)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不斷推動貨物貿易優(yōu)化升級,創(chuàng)新服務貿易發(fā)展機制,大力發(fā)展數字貿易。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持續(xù)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huán)境。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qū)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我國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位,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
多點突破縱深推進
隨著全面深化改革多點突破、縱深推進,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
極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提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fā)展要求,就會促進生產力發(fā)展;反之,就會阻礙生產力發(fā)展。判斷改革成效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是否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發(fā)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經濟總量已經從2012年的53.9萬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126.1萬億元,占全球經濟比重從2012年的11.4%上升到約18%,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優(yōu)化,經濟發(fā)展質量進一步提高,成功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行列。經過十多年改革發(fā)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
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新境界。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不斷健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開展,基層民主積極發(fā)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zhàn)線得到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深入推進,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扎實推進依法行政、嚴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設法治社會,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
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鞏固,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傳播,全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得到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
保持社會長期穩(wěn)定,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升,超過78.2歲;居民收入持續(xù)快速增長,城鄉(xiāng)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2012年的24127元和8389元提高到2023年的51821元和21691元;建成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為全球減貧事業(yè)作出重大貢獻;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共同富裕扎實推進。
生態(tài)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文明制度體系進一步健全,綠色、循環(huán)、低碳發(fā)展邁出堅實步伐,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zhàn)略,積極穩(wěn)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為世界可持續(xù)發(fā)展貢獻力量。
新時代黨的領導得到全面加強。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取得新進展。提出和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黨的政治建設統領黨的建設各項工作,持之以恒正風肅紀,開展史無前例的反腐敗斗爭,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增強。
總結經驗堅定方向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huán)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同時,我國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推進高質量發(fā)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務十分艱巨,必須認真總結經驗,深刻領會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準確把握的原則和方向,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一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黨中央制定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的依據和基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充分發(fā)揚黨內民主,集中全黨智慧,不斷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行穩(wěn)致遠。
二是堅持正確方向。堅持把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fā)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中國發(fā)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
三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當代中國最大的客觀實際就是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要以客觀實際為出發(fā)點,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點帶動全局,把各項改革任務落到實處;既要解決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也要解決各個地區(qū)、各個部門、各個行業(yè)突出的個性問題;既立足于解決當下問題,也著眼于長遠,推動相關問題早發(fā)現、早解決。
四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始終把人民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相結合,堅持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協調,注重從人民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中總結新鮮經驗、汲取創(chuàng)新智慧,更好把握發(fā)展規(guī)律、破解發(fā)展難題。